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湛江供电局刘慧超:一个扶贫干部的情怀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詹甸 周静仪 报道 在麻斜街道办麻新村委,一个个子不高的壮实男人,戴着眼镜,时而出现在村委会会议室、时而村里的地头田间,时而到村民家中和村民叨叨家常,脸上总是挂着招牌式的笑容。他就是湛江坡头供电局驻麻新村委会专职扶贫干部——刘慧超。

  刘慧超是一名军转干部。18岁参军,36岁转业,18年的军旅生涯,职至副团级干部,2017年转业到湛江供电局,一直从事扶贫工作。

  他3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推动着全村贫困户走出贫困的泥淖:麻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87人,现已脱贫退出44户85人,贫困人口退出比例为97.7%。

  扶贫,先要扶志 

  初到麻新村,一连几个星期,刘慧超几乎泡在了村子里,在走访了每一家贫困户了解情况后,刘慧超边聊便记录,记满了一大本笔记。晚上回到住处,打开密密麻麻的案卷,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45户贫困户87人,各有各难念的一本经。其中,有劳动能力20户57人,无劳动能力25户30人。低保户24户54人,五保户13户13人,一般贫困户8户20人。这可是一块块硬骨头啊!

  但,面对困难,无志者只喊千难万难,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

  扶贫,先要扶志。刘慧超从一开始就深谙这一点。来自农村,从小是农民的儿子的他,非常明白农村、农民的难处,更对农村孩子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对外界缺乏认知有着切肤之痛。

  扶志,要从娃娃抓起。他提出加大教育扶贫力度。2020年坡头供电局计划向麻新村捐赠12万元,关于这笔钱的用途,超哥想到缺衣少食的贫困户,更想到麻新村正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少年,他提出,除了其中一部分用于贫困户节日慰问外,其他用于麻新小学建设“南网知行”书屋(图书室),并联系当地村委物色到合适的场地。“通过建设图书室,能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也能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更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一举多得。”现“南网知行”书屋正密锣紧鼓地筹建中。

  黄诗敏是麻新村考出去的本科大学生,也是该村村民口中的“别人家里的孩子”,然而命运对她不公,她父母早亡,是一名孤儿。得知她经济困难,刘慧超与村委协商,从湛江供电局给麻新村捐赠的扶贫资金中拿出7000元进行资助,于2019年11月转至其本人账户,并经常关心她的生活,鼓励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一户一策,办法总比困难多

  “几乎每天只要有空,他都跑来看看我有什么要帮忙的,我的饭店也是因为有他才能建起来的,他就像我的大哥一样亲切。”贫困户黄志勇提到“超哥”就红了眼眶。

  在刘慧超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一位身残志坚的贫困户黄志勇。他敢想敢做,虽然肢体二级残疾,但并没有浇灭他积极脱贫脱困的信心,他誓要用双手刨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

  刘慧超经常去帮助他。当他知道,为改善生活,黄志勇前期开过小卖部、早餐店,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未成功,他鼓励黄志勇重拾信心,并积极给予各种帮助。坡头供电局帮扶领导、驻村工作队也经常鼓励黄志勇,引导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

  2019年3月,刘慧超和坡头局领导班子一起在麻新村委会开了一个扶贫现场工作会。结合黄志勇自身条件,为其脱贫创业出谋划策,并一致认为黄志勇行走不便,如果帮助其开一家杂货店、餐馆、彩票店等应该是可行的。同时,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其意愿,在得知黄志勇准备在南油五区一黄金地段开一家餐馆,并已找到合适位置,但尚未有启动资金的情况后,刘慧超积极向麻斜街道办汇报,为黄志勇争取到了1万元的创业资金,同时帮助其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通过多方努力,黄志勇的餐馆在2019年6月顺利开业。开业后,刘慧超也经常到黄志勇开的餐馆了解情况及有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常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帮黄志勇的饭店“打广告”。如今,黄志勇自己担任厨师,餐馆经营得红红火火,走上了致富的大道。

  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刘慧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黄志勇们走向正轨的生活,重拾自信的眼神,就是对刘慧超最好的报答。

  要群众信服,就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要想群众信服,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刘慧超总是说。

  贫困地区的群众消息闭塞,不了解政策,甚至为了几块钱的电费舍不得用电,长年点着油灯。为了宣贯“每月15度免费电”的优惠政策,刘慧超走村串巷,一户户讲解这项政策。一些上了年纪的群众怎样也不相信“免费电”的存在,坚持点油灯,刘慧超慢慢打消贫困户的疑虑。在刘慧超和坡头供电局营销线同事们的努力下,麻新村符合“免费电”政策办理条件的群众全部办理妥当,减轻了群众负担。

  黄屋村贫困户林婆轩,今年82岁,其女儿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今年3月份女儿出嫁后,家庭收入减少,为防止其返贫,刘慧超早几个月就开始筹划。他向麻斜街道办汇报林婆轩情况,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主动与林婆轩沟通,征求林婆轩本人意见,考虑到林婆轩年纪大行动不便,他向街道办申请帮扶资金,为其购买首批鸡苗55只,并为其做了鸡舍、鸡圈。2020年3月27日,在建成的林婆轩家鸡舍中,55只鸡苗被放养,看着在圈中欢叫的小鸡,林婆轩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给贫困群众找生计,帮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刘慧超还当起了“劳务中介”、“农用具采购员”,在及时在落实“三保障”、低保、五保等政策的基础上,以提高有劳动力贫困户收入为重点,先后组织5名贫困户参加“南粤春暖•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就业服务招聘会、坡头镇公益性岗位招聘会;组织3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参加坡头区的两期技能培训;利用麻斜街下拨的9万元赈灾资金,分两次购买22头黄牛和1000斤化肥赠与贫困户,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增加收入,进一步夯实脱贫质量。

  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2019年底,刘慧超驻点的麻新村委会,已脱贫退出44户85人,退出贫困人口比例为97.7%。未脱贫人数只余2人。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刘慧超心中并不满意,“扶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户一人。”

  未脱贫退出的贫困户陈某是2019年新增贫困户,家里只有她和儿子陈某某2人。2人都患有智力障碍。而陈某儿子陈某某无户籍,无法办理低保手续进行政策兜底,因此家里每月只能靠陈某的低保金500多元维持生活。

  如何改善两母子的生活呢?刘慧超动起了脑筋。

  “两母子无劳动能力,属于政策兜底,要为他们办理低保手续,首先要为陈某及其儿子完成亲子鉴定,然后要补办户籍,办理低保,并对其儿子陈某某病情进行鉴定,办理残疾症,申请残疾补贴。那样,两母子每月的收入加起来就有近1500元,够他们生活了。”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陈某某如何肯去办理低保?

  “陈某某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别说去办户籍手续了,平时叫他做一件极简单的事都困难,常常是叫他往东他就向西。”为了让陈某某肯去做亲子鉴定,在各个部门完成那些繁杂的手续,刘慧超都要哄着,还要自己掏钱给他买来零食、饮料,然后连拉带哄才能勉强完成。

  连日来,刘慧超奔波于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坡头区妇幼保健医院、麻斜派出所之间,带领未退出贫困户陈某及其儿子陈某某做亲子鉴定,为其儿子陈某某补办出生证明、补办户籍。目前广东中博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已出具亲子鉴定报告,证实了陈某及陈某某的母子关系,坡头区妇幼保健医院已为陈某某补发了出生证明,驻村工作队已向麻斜派出所提交了补办户籍的相关申请材料、并填写相关表格及做了谈话笔录。现陈某某身份证已办好,低保也办好了,下个月开始领低保金。

  陈某家贫,其所住房屋为危房且未列入政府部门2019年的危房改造计划,刘慧超积极向麻斜街道办、麻新村委会反映,为其筹集房屋改造资金,经多方努力,在2019年10月为其完成危房改造。刘慧超又倡议坡头供电局志愿者为陈某自费购置线槽、铜线、带箱漏电开关等器材一批,并为其安装,保证了贫困户及早住进新房,以实际行动温暖贫困户的心。

  当好贫困村和供电部门的沟通桥梁

  2019年,坡头供电局向麻新村捐赠20万元。为了让这笔来自不易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切实能帮助贫困群众。刘慧超紧密结合麻新村实际,深入调研,并与麻斜街道办驻村领导、麻新村“两委”干部等讨论后将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节日慰问、建设光伏电站。其中光伏发电站建设投资18.3万元,该电站容量为26千瓦,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并签订合同,现该项目即将并网投产,投产所得将持续为麻新村经济做贡献。

  除此之外,刘慧超积极发挥供电人和驻村扶贫干部的双重身份,做好贫困村和供电部门的沟通桥梁。在他的建议下,坡头供电局领导班子和麻新村10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坡头供电局党组织、共青团志愿者多次走进麻新村进行帮扶活动,如2019年3月小学坡头供电局共青团志愿者走进麻新小学开展“争当现代雷锋,关爱校园之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用电知识宣讲、讲述雷锋先进故事、绘画雷锋头像、学唱雷锋歌曲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习雷锋精神;2019年中秋节、2020年春节,坡头供电局志愿者对麻新村8个自然村的公共场所及45户贫困户逐户进行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消除隐患14起,为13户贫困户更换电源线、开关插座等,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并被湛江日报、湛江电视台、新浪广东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所有人眼中的好人,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在扶贫成绩斐然背后,却鲜有人知道,刘慧超面临的是怎样一个急需照顾的家庭。

  2019年底刘慧超的妻子重病动手术,至今还在家养病,女儿在读初一,儿子才两岁多,正是需要父亲的陪伴与帮助的时候。但面对这么一个亟需照顾的家庭,自从刘慧超被下派脱贫攻坚担任驻村扶贫干部后,家里的事儿几乎顾不上了。

  由于脱贫攻坚责任大、任务重,刘慧超长年驻村,几乎很少有机会回家。尽管坡头供电局党委也给予了他很多的关怀,经常电话慰问他,关心他家里的情况,了解他工作上、家庭上是否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他也想过请假照顾照顾病重的妻子,给长期缺少陪伴的女儿、儿子弥补一下多年来亲情缺失的“欠账”,但贫困村贫困群众恳求的眼神、急于脱贫的殷切期望让他一次次开不了口。妻子眼中的“生病时完全指望不上的丈夫”,女儿、儿子眼中“老是承诺好好陪陪我却老是食言的爸爸”,却成了麻新村贫困群众眼中的“希望”。

  他,是当地政府和村委眼中的好干部。驻麻新村扶贫期间,他不但为当地村委分忧,积极参与麻新村建设脱贫攻坚,同时充分发挥长期在部队担任军政主官的优势特长,为麻新村党员进行“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党课授课,受到麻新村党总支的高度评价。

  他,是麻新村群众口中的能人和“老大哥”,作为“上头派来的干部”,他没有半点架子,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千方百计摆脱贫穷的桎梏。

  他,作为供电局和贫困村的桥梁,在他驻村期间,麻新村实现客户零投诉,供电可靠性、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电压质量等三大指标全面持续提升,实现三大指标百分百达成。

  他常说:“虽然我退伍了,工作内容变了,但服务的对象不变,服务的宗旨不变。”

  之前的军旅生涯,他在服务人民;现在从事电力扶贫,仍然是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他,继续踏在电力扶贫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