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告

月度研报 | 硅料利润、负电价、太阳能关税……新能源行业形势分析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3-06-12 10:12

硅料利润、负电价、太阳能关税……新能源行业形势分析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伍梦尧

  创新前沿:

  1.隆基绿能商业级CZ硅片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最高效率达31.8%。隆基绿能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创造了目前基于商业化CZ硅片上叠加钙钛矿所获得的最高国际认证转换效率,此结果已通过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权威认证。

  2.凯盛科技CIGS组件和碲化镉发电玻璃光电转换效率达20.3%。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独立证实,凯盛科技集团旗下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所属德国Avancis公司生产的30x30平方厘米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20.3%,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3.牛津光伏大型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效率达28.6%。英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公司牛津光伏日前宣布,其258.15平方厘米商用尺寸的钙钛矿/晶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8.6%,创造了该领域新的世界纪录。

  4.东方电气下线全球最长风电叶片。东方电气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1260A型叶片在江苏叶片制造基地顺利下线,该叶片长126米,是目前全球已下线的最长风电叶片。

  5.洛阳轴研科技下线国产首台8兆瓦全系列风电齿轮箱轴承。由洛阳轴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首台8兆瓦全系列风电齿轮箱轴承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轴承的国产化研发实现新突破。

  6.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并网运行。作为我国首座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千米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由风力发电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缆组成,其并网投运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一、企业减产不及预期,硅料环节利润接近盈亏平衡线

  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56万吨,环比增加4.62%,市场小幅供过于求,驱动市场成交均价连续四周降幅超过10%,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继续下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指出,截至5月底,我国硅片环节利润接近盈亏平衡线。

  5月,我国硅片产出小幅增加,国内硅片产量增加至47.8吉瓦,环比增加3.2%。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47.6吉瓦,环比增加3.3%;多晶硅片产量维持在0.2吉瓦,环比持平。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硅片价格持续下行、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近期持续处于减产状态(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100%,其余企业开工率降至70%~100%),但在下游旺盛市场需求支撑下,企业减产幅度仍不及预期,5月实际减产幅度约为10%。未来一段时间,为减轻库存压力并保证企业维持一定利润空间,硅片企业开工率可能继续下行。

  受市场供过于求影响,尽管5月硅片市场价格跌幅收窄,但从整体来看仍处于持续下跌态势。其中,国内硅料成交均价与4月底相比下跌超过53元/千克,折合硅片成本下降近1元/片。截至6月1日,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为3.99元/片,周环比降幅为7.64%;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为3.85元/片,周环比降幅为8.77%;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为5.72元/片,周环比降幅为6.84%。

  伴随硅片成交均价从顶峰逐渐回落,一方面,产业链下游价格持续下行,各环节企业陆续调低市场报价,如TCL中环于6月1日公布的不同尺寸硅片价格,相对于5月11日报价普遍下调了16%~24%;另一方面,产业链利润开始加速向下游转移,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N型电池需求持续旺盛,带动整线产能不断提升,以N型为代表的高品质硅料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受供应形势及硅料品质等因素影响,5月国内N型与P型的硅料市场成交价区间出现一定波动。从长期来看,由于N型硅料对掺杂元素和纯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制造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伴随N型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新一轮市场洗牌,N型与P型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的成交价格差距将持续缩小,直至P型完全被市场淘汰。

  总的来看,今年1—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53.01万吨,同比增长90%。业内预测,伴随企业开工率的进一步降低,国内硅片产量也将持续减少。同时,基于硅料新产能投产节奏、硅片实际减产幅度、终端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硅料环节价格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二、消纳承压,多地发文强调“新增负荷确定配置规模”

  5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绿电园区”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11个园区被列入“绿电园区”试点行列。“绿电园区”试点配置新能源项目将根据其新增产业项目的新增用电负荷确定配置规模,总量不得超过新增产业项目的新增用电负荷规模的2倍。

  近两年来,伴随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已无法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消纳压力大大增加,消纳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布的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规模与疫情导致的用电负荷下降等因素叠加影响下,2022年,青海、西藏、蒙东等地新能源利用水平持续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产生明显差距。

  时隔多年,面对清洁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在明确地区消纳能力的前提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再度成为我国多地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的前置条件。例如,正在从煤炭大省(区)向新能源大省(区)转型的内蒙古要求,自治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及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必须先明确消纳条件;为降低地区消纳压力,西藏强调,经电网企业核定弃光率超过上一年度全区平均弃光率的地(市)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规模。

  新能源配套储能也成为提升地区消纳空间的一条有效途径,甚至在一些地区成为新能源新增项目建设的“路条”。然而,受到建设成本偏高、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因素影响,社会对储能项目的建设积极性并不算高。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配储能利用系数仅为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的一半,整体调用情况较差,储能项目未能完全发挥应有作用。

  面对高速增长的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如何走好能源转型与电力安全的平衡木,已成为我国每个地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而正在转型路上的我国各地区,仍需慎重答卷。

  三、“负电价”会成为电力市场“常客”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月29日—5月3日,山东电力现货实时交易累计出现“负电价”46次。其中,5月1日—2日,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实时“负电价”时段长达22小时,刷新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的负电价持续时长纪录,引发社会关注。

  负电价是指市场中的电力价格低于零,其本质是电力市场供过于求。当负电价出现时,用电企业卖电不仅无法挣钱,还需要向电网企业或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以吸引用户多用电以消纳多余电量。以此次山东出现的情况为例,5月2日电力市场上出现了-85元/兆瓦时的报价,此时电力用户用电不仅不用付电费,每用一度电还将“反挣”8分钱。

  需要说明的是,负电价其实是电力市场运行中的一个正常现象,是电力商品属性的体现。早在2007年,德国的电力日内交易市场就首次引入了负电价,通过报价策略吸引用户提升用电负荷。其后,负电价在奥地利、法国、瑞士等国陆续出现。2019年12月11日,作为国内首批电力现货交易试点之一的山东省电力现货日前市场上出现了-40元/兆瓦时的出清价格,负电价首次在我国出现。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随机性、波动性、周期性电量将持续性大规模涌入,负电价也会成为我国电力现货市场上的“常客”。例如,晴日午间,正值光伏发电机组大发时段,而“传统”的午休时间会让工业用电需求明显降低,导致电力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同样的现象,也会出现在风电机组的晚间时段。而此次“五一”期间山东出现负电价,其实就是假期工业用电负荷大幅下降叠加风电、光伏电量出力增加,当地实时负荷“吃不下”那么多电量所产生的结果。

  为提升地方新能源消纳水平,近年来,“新能源+储能”的模式开始广受推崇。然而,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配储6.1%的等效利用系数仅为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的一半,且新能源配储项目至多弃电期间一天一充一放运行,个别项目甚至存在仅部分储能单元被调用、甚至基本不调用的情况,调用频次、利用率远低预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其中,固然有储能项目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影响,相对较高的储能投资成本、有待完善的电价机制、难度较大的储能运维工作等也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从短期来看,通过配置储能实现地方消纳能力的大幅提升并不现实。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且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如果地区消纳能力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新能源发电的增长,深谷电价乃至负电价出现在我国各地电力市场的频率不仅会越来越高,延续的时间也一定会越来越长。

  四、以国家能源转型为先,拜登政府捍卫太阳能关税豁免决定

  据外媒5月16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动用总统否决权否决了美国参众两院刚刚通过的关于恢复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四国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法案,以继续维持其在2022年6月做出的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暂停关税的决定。

  近年来,为扶持本国产业发展,美国商务部打着“反倾销”的名义多次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为此,中国太阳能企业纷纷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厂,以降低产品进入美国时所需缴纳的高额关税。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使用的太阳能组件中,有超过80%来自于中国企业设在东南亚的制造工厂,其国内产业发展严重依赖于中国光伏产品。

  而此次的关税豁免政策,源于2022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启动的一项有关中国太阳能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四国设厂以规避美国关税的调查。2022年6月,拜登决定实行为期两年的关税豁免,以缓解美国太阳能行业因进口减少导致的组件供应紧张,持续推动美国能源绿色转型。同年12月,美国商务部调查结果公布,肯定了对中国太阳能企业试图借路东南亚以规避关税的怀疑。这一结果,也直接引发美国社会呼吁废除拜登政府的关税豁免政策。

  2023年4月28日,美国众议院以221票对202票通过终止东南亚四国太阳能关税豁免法案。5月3日,美国参议院以56票赞成、41票反对亦通过该法案。5月16日,拜登动用总统否决权推翻了两院试图扭转豁免关税政策的所有努力,并明确表示,这一关税豁免法案会破坏拜登政府在推动美国太阳能供应链发展方面的所有努力。

  拜登在由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声明中指出,恢复关税不利于美国创新,还会为美国的太阳能企业及相关岗位工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正在努力扩大太阳能组件制造能力,希望在拜登第一个任期结束时(2025年1月20日),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能提升8倍。同时,拜登表示,不打算在2024年6月关税豁免到期后延长期限。

  拜登的决定,引发了美国国内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持支持态度的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认为,拜登的决定有助于加快推动美国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并避免了美国34000个太阳能相关岗位受到影响。同时,美国光伏股在拜登否认法案后暴跌,ASTI的跌幅一度达到19%,Sunrun下跌7.82%,光伏巨头Enphase Energy跌幅4.59%,第一太阳能下跌3.97%。专家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美国内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政治诉求和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之间出现互相纠缠和反复斗争的结果,无法阻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政府及能源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飞速。快速下降的成本、持续提升的组件转换效率、高速扩张的产能规模,使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快速提升,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与此同时,美、印等多国为扶持本国太阳能企业发展,多次以反倾销的名义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引发我国及其国内太阳能从业者的强烈反对。而就在5月5日,美国肖尔斯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由美进口及在美销售的特定光伏连接器及其组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豪泰(深圳)电子有限公司、福泰克(深圳)电子有限公司、宁波伏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小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被列入被告行列。

  事实早已一次次证明,在全球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在中国太阳能产业生产成本、技术创新、发展规模等方面已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美、印等国采取的保护措施明显违背了产业及市场发展规律,并不会对本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希望各国能够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尊重世界贸易规则,以真正有效、有力的举措推动国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真正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