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要闻

全文实录丨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专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时间:2024-08-29 14:54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李娟、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司副司长舒玲敏、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董翔出席本场发布会,介绍《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和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全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 李超]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11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宝贵经验。为系统梳理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成效,归纳总结中非合作的重要启示,展望中非务实合作的美好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编制了《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今天正式公开发布。为方便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 徐建平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 李娟女士;

  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司副司长 舒玲敏女士;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 董翔先生;

  出席本场发布会,介绍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和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徐建平司长介绍蓝皮书的总体情况,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成效。

  [徐建平]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相关部门同事一道,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介绍11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合作成效。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携手共谋未来的又一次重大盛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主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级别会议,中国和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将聚焦持续深化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围绕全面落实好习近平主席与非洲国家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共同谋划务实合作举措,共同拓展务实合作领域,共同开创中非合作的美好未来。

  11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为加快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非洲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高度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陆续与多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全面深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找准重点合作领域和重点合作内容,推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为系统梳理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成效,归纳总结中非合作的重要启示,展望中非务实合作的美好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编制了《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今天我们在这里正式发布。在这里,我就蓝皮书有关“三大成就”“三大展望”做个简要介绍。

  在“三大成就”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在铁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亚吉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等一批项目,助力非洲初步形成了铁路骨干网。在公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即“国门道”)、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有效提升了非洲公路通达水平。在港口方面,建设了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科特迪瓦阿比让港等一批项目,有效增强了非洲国家海运和贸易发展动能。在电力方面,建设了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马里古伊那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了非洲电力供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为非洲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规则标准“软联通”迈上新台阶。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经贸规则“软联通”的支撑和保障下,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在标准互认方面,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摩洛哥、尼日尔、贝宁等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了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实现了农业、能源、矿产、交通、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融合发展。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国已与9个非洲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和2个非洲知识产权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累计签署25份双边合作文件,中非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是中非人民“心联通”迈上新台阶。在减贫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000万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非共同实施“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设立了多个奖学金专项,成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实施“头雁计划”,目前已在非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卫生健康方面,中国在非洲援建了130多家医院和诊所,向45个非洲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与46家非洲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在科技和人文方面,中非深入推进“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已有62家非洲媒体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50家非洲媒体加入“非洲伙伴”媒体朋友圈合作机制;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旅游合作文件,与非洲建立166对友好城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在非洲积极开展人道救援、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的合作,中非合作的纽带日益牢固。

  在“三大展望”方面:

  一是持续共同夯实中非务实合作基础。中非将不断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理念对接,共同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非将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对接,不断提升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水平,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持续共同拓展中非共建合作新领域。中非将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中非将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践行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中非将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中非将持续建设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三是持续共同提升民生福祉。中非将共同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搭建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中非将在菌草技术、沼气推广、温室种植等授人以渔、易见实效、有利脱贫的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进一步提高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非洲人民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为了便于记者朋友们全面系统地宣传报道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巨大成效,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梳理了一批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宣传线索,借此机会一并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我先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将和相关部门同事一道回答大家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请问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方面开展了哪些合作?

  [徐建平]

  谢谢你的提问。11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一体谋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统筹建设了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比如说肯尼亚蒙内铁路带动沿线物流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物流运输成本大幅下降40%,对肯尼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了1%,成为一条助力肯尼亚繁荣发展的“幸福路”。中资企业在蒙内铁路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保,全线共设置14处大型野生动物通道、600处涵洞和79座桥梁,以便动物顺畅通行。又比如,安哥拉凯凯水电站是当地惠民生、促发展的战略性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安哥拉全国50%以上的电力需求。中资企业在推进凯凯水电站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外籍员工和属地青年开展汉语教学,助力安哥拉青年就业,增进中安两国青年友谊。再比如中国—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吸引了40多家企业入驻,为乌干达提升工业化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中资企业在建设运营工业园区的同时,在工业园区内还设立鲁班工坊实训基地,为乌干达本地培育了钳工、电气自动化、数控加工等方面的职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能多挖掘有关“小而美”项目线索。谢谢大家。

  [学习强国记者]

  作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请问中国援非医疗队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娟]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援非医疗队始派于1963年。60多年来,我国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超过2000人次荣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51名队员牺牲。医疗队员被誉为“白衣天使”“最受欢迎的人”。

  援非医疗队员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批又一批,一棒接一棒,接力做好援外医疗工作,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爱戴。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接生了200多万新生儿,许多孩子起名为"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有接受过中国医疗队救治的当地人,一家两代人替因公殉职长眠那里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守墓,称其为“肤色不同的生死之交”“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很多援非医疗队员离开受援国之际,当地民众自发前来送行。有很多援非医疗队员也正是因为这一份跨越国界的牵挂和需要,一次又一次踏上援非的道路。这样感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随着援非医疗队量、质持续提升,中国医疗队开展疑难复杂、高水平手术明显增多,培训带教、巡诊数量不断增加,鱼渔兼授,为非洲各国培训培养各类医务人才8万人次,帮助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开展手术的高水平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截至目前,中方已与41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46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共建25个专科合作中心,包括心脏、重症医学、创伤、腔镜等专业,填补了当地数千项技术空白。我们在佛得角、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马拉维、马达加斯加、南苏丹等国实施妇幼健康项目。我们与几内亚共建重症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中心等,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国”目标;援建的坦桑尼亚基奎特心脏病研究所已成为东非地区首屈一指的心脏病诊疗中心,不仅大幅降低患者赴海外就医需求,甚至吸引周边20余国患者前来就医。支持建设的马里生殖医学中心首例试管婴儿已于2024年出生。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白内障、心脏病、唇腭裂等“小而美”义诊活动,帮助万余名患者解除病痛。这些项目活动深受非洲国家民众的欢迎,已经成为中非卫生健康合作的重要品牌。

  中国对非合作不是简单的援助,而是一种体现“真、实、亲、诚”理念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国援非医疗队用实际行动,促进了中非人民民心相通,为中非友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派遣高水平医疗队,深入推进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支持重点专科中心建设,共同提升中非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健康合作,为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供健康驱动力,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筑牢卫生安全防线,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丰富健康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规则标准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因素,能否介绍一下市场监管总局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

  [舒玲敏]

  谢谢您的提问。市场监管总局是国内监管任务很重,国际化程度也很高的部门。中非在规则标准合作,特别是质量基础设施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空间。非洲联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质量基础设施是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质量和安全的基石,在建设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中国加强质量政策的协调。总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共建中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工作:

  第一,多措并举,强化战略对接。我们先后与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国家,以及非洲标准化组织、非洲电工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2021年总局与非盟签署质量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计划,举办中非质量基础设施合作培训班和交流会。另外,我们还大力建设3个信息平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实现与非洲近半数国家的信息检索,在中非架起标准规则互联互通桥梁。

  第二,积极提升“软联通”,服务“硬联通”。市场监管总局大力促进标准认证对外合作,积极服务标志性项目高质量建设和落地。比如,在非洲的东非区域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斋月十日城铁路、阿卡铁路等,以及阿达玛风电场、复兴大坝水电站能源项目等。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加强标准认证协调对接,助力非洲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非洲的能源安全、推动非洲的能源转型。此外,现在已经成为非洲的地标非盟会议中心、冈比亚国际会议中心,也依据中国标准建设而成。可以说,中国标准为相关工程“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发挥技术优势,以“小而美”项目促进“心联通”。针对非洲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们联合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帮助非洲国家开展和建立他们非常关心的真菌毒素检测体系,让食品安全检测更快、更准。针对迫切的农业增收需求,总局积极推动中非农业产业标准化合作,让粮食种得更好、收获更多。同时,总局积极开展援外培训,面向非洲国家举办医疗卫生公共管理标准化研修班,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援助资源、提升合作成效。在非洲开设的“鲁班工坊”,特别将技术标准作为课程和培训重要内容,持续助力非洲国家强化职业教育。此外,我们还先后协助坦桑尼亚、冈比亚等国完善职业标准体系,研制国家职业标准,都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的检测认证机构扎根非洲,为当地企业提供标准与检测技术培训、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能力验证等,当地受益企业出口中东及东欧地区年增长率超过100%。

  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刻领会中非“一带一路”重大意义,持续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着力促进中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凤凰卫视记者]

  近年来,中国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而非洲在电力可及和能源转型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请问,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围绕电力可及和能源转型开展了哪些合作?

  [董翔]

  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能源转型,是当前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作为非洲人民的好朋友,中国高度重视对非能源合作,致力于与非洲伙伴一道,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共同推动破解能源可及和能源转型难题,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对非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搭建了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等合作平台,密切对非联系,积极开展能源信息和经验分享、能力建设与技能培训、技术研究咨询、项目规划等各类交流,为非洲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二是携手加强多边协作。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各多边合作框架下,积极推动非洲地区能源可及,支持提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电力可及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非洲无电人口用电,支持通过推进南南合作促进非洲能源转型。

  三是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务实合作。发挥中国在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支持中方企业在非广泛深入参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建设了南非德阿风电站、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和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等一批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能源项目,遍布非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等多个领域,新增电力装机1.2亿千瓦,建设电网线路6.6万公里,增强非洲电力供应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非洲的能源转型。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在公共卫生领域,我国为非洲各国的传染病防控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娟]

  近年来,我国援非医疗逐步形成了以医疗队为基础,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双轮驱动的新格局,积极参加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援助。

  2014年,中国向西非受埃博拉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7.5亿元紧急援助,派出1200名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赴非抗疫。2016年以来,中国派出专家组分别赴安哥拉、马达加斯加、刚果(金)、乌干达等国家,帮助防控黄热病、鼠疫、埃博拉等疫情。与坦桑尼亚共同实施的疟疾合作项目大大降低了当地的疾病负担,取得良好效果。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共同实施的血吸虫病防控合作项目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认为值得其他非洲国家借鉴学习。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这是数十年来中非公共卫生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非合作的典范,彰显了中非卫生合作的紧密与深入。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非守望相助,携手合作。2020年2月非盟部长理事会发表公报支持中国抗疫努力,是全球首个给予中国声援的重要地区组织。新冠疫情在非洲暴发以后,中国率先驰援,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我们向非洲国家提供疫苗和防疫物资,共同举办5次“中非连线、携手抗疫”系列视频交流会,深入交流防控疫情经验。我们向17个非洲国家派遣抗疫专家组,开展政策交流和技术指导。派驻在非洲国家的中国医疗队积极协助当地抗疫。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中非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设,实施公共卫生合作项目,共筑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新社记者]

  刚刚在发言中,提到了中国—非盟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请您介绍该合作机制情况以及开展的工作。

  [董翔]

  为巩固深化中非能源合作,2021年10月,中国国家能源局与非盟委员会签署了《关于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携手搭建中非能源合作交流新平台。通过双方近三年共同的努力,该机制有效运作,为推动中非能源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取得以下三方面成效。

  一是政策与信息交流不断加深。在该机制协调下,中国与非洲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能源政策交流,充分探讨专业技术,密切对接合作机遇。为配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近期机制协调举办“新能源+矿业”“光伏技术创新”等主题的一系列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中非能源领域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二是能力建设合作广泛开展。近几年,在华开展多期能源行业能力建设活动,重点交流分享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策、技术、管理和实践经验,已有超过30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来华参加活动,为非洲能源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项目合作得到有力推动。通过机制持续沟通与推进,鼓励了一批中方企业参与在非能源合作,支持了更多“小而美,惠民生”的项目落地非洲,改善当地民生、促进绿色发展。目前,双方已有能源项目合作总体顺利开展,还形成近20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规划、投资和建设合作意向,为拓展未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机制作用,夯实合作基础,加强政策规划对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努力推动中非能源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我们知道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特别是在非洲,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请问,农业标准化在非洲有什么实践?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舒玲敏]

  农业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总局的重要职责任务,中非在农业标准化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0亿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800余个,为持续保障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标准化建设经验。我们还在与非洲合作,分享推广中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建设农业标准化“小而美”项目,共同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标准化示范。我们围绕非洲相关国家种植规模较大的小麦、玉米、辣椒、万寿菊等农作物,规划建设农作物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

  二是协同推进标准化示范工程的配套服务。聚焦小麦、玉米等产业标准化需求,构建涵盖育苗、移栽、植保、除草、灌溉、采摘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联合当地农业组织、标准化机构、大学、农业种植户等利益相关者,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交流。在非洲重要农业节日活动及相关媒体开展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宣传。

  三是构建标准化沟通机制。涵盖非洲相关国家农业组织、标准化机构、农业大学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标准化沟通机制,围绕粮食生产、气候变化、农业标准化等问题开展标准化技术交流合作。搭建双边交流联络平台,构建双边标准化技术专家库,定期推送标准化先进种植经验和技术,实现双方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四是推进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合作。我们已开展了多期面向非洲农业标准化能力建设培训,依托中方农业标准化专家和技术优势,为非洲培养一批农业标准化人才。建设中非农业标准化交流培训基地,编制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技术教材,目前培训已形成固定的合作机制。我们还设立中非农业标准化科研项目,深化与中非农业标准化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在农业标准化“小而美”项目上持续发力,推进和促成更多合作成果。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和拓展的重点。请问,下一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在这些新领域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徐建平]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共建国家一道,扎实推进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中非双方将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领域的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务求取得更多更实的合作成果。

  一是持续深化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中非将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推进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和中非友好医院建设,开展公共卫生交流和信息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持续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义诊活动。根据非洲国家需求,积极推进中医药走进非洲,惠及非洲更多国家民众。

  二是大力推进中非绿色发展合作。中非将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通过绿色信贷、环保基金、碳金融、绿色债券等多种方式支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化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积极实施“中非绿色创新计划”。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在环保管理、污染防治、绿色经济等领域为非洲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激发中非气候与环境合作活力。

  三是共同推动中非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非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高速互联网接入,支持非洲建设“智慧城市”,推进中非以5G、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合作,支持建设中非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消除“数字鸿沟”,助力非洲国家实现数字化转型。

  四是积极探索中非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中非将建设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好中非创新合作中心,继续举办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国将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同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非洲落地见效。

  [李超]

  谢谢4位发布人!大家后续如果还有关注的问题,可以与新闻办联系。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