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丨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7-14 11:33

  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观察

  冯聪聪

  2022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6月28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76.2%,是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对主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正大踏步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目前全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面推进,第一批已全面开工,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现状:可再生能源装机是新增电力装机的主体

  当前,全球能源架构正加速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全球能源电力供需格局不断演化。纵观全球,目前有60多个国家超过10%的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3.72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95亿千瓦,增长率9.6%。

  占全球2022年新增装机容量的51.7%的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中的最大贡献者。《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12.13亿千瓦,超过了煤电装机规模,在全部发电总装机占比上升到47.3%。

  在水电方面,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4.14亿千瓦,突破4亿千瓦大关,连续18年稳居世界第一,水电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2022年水电发电量13550亿千瓦时,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的总发电量基本持平,在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状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介绍,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5111.4万千瓦,其中户用分布式2524.6万千瓦,占新增分布式光伏规模的49.4%,已成为光伏发电的主要模式之一。

  在风力发电方面,陆上新增装机规模平稳增长,但海上新增规模短期出现下降。“三北”地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沿海地区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建设。2022年风力发电新增并网装机3763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3258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505万千瓦。

  易跃春表示,2022年,生物质能非电利用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稳步推进,生物质能非电利用规模达到1686万吨标准煤,占生物质利用规模总量的26.8%。地热资源勘查全面布局,地热能规模化利用大力推进。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锂离子电池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初具规模,绿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已显成效,氢能的储、运、加环节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燃料电池及氢能汽车规模较大幅度增长。

  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带动技术创新高度活跃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捷报频传。

  《报告》显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以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为核心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已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

  可再生能源发展带动的技术创新高度活跃。易跃春指出,产业技术与装备能力持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创新活力增强。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全面投产,超大埋深复杂地质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水电工程建设迈向智能化。

  在风力发电领域,陆上单机容量6兆瓦、海上10兆瓦级风电机组已成为主流,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布局设计、超高塔筒和新型塔筒技术、深远海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漂浮式海上风电机型设计等勘测设计技术持续突破,海上风电施工与输电技术快速提升。

  光伏治沙、绿电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分布式发展成为光伏发展重要方式。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以上。

  锂离子电池性能也进一步提升,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单体规模取得突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飞轮储能单机输出功率达到兆瓦级,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快速发展。

  展望:“十五五”前期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煤电

  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化的当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也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易跃春表示,“十四五”期间电力装机增量超过一半来自风电和光伏,“十五五”前期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报告》提出,2025年,西北地区风电和光伏装机占全国总装机比例将分别达到28%和29%左右;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也将成为电力装机增长的重要力量,集中式将是新能源供给体系的“集团军”和“主力军”。

  “在发电侧,将构建风光火储、水风光一体化等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电系统;在输电侧,将探索热力、氢能等多元化的能量载体的可行技术方案;在消费侧,分布式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提升工业等大用户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易跃春预测。

  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环境价值体系的推动。易跃春表示,未来,通过绿证交易,发电企业可获得独立于物理电量收益之外的绿色环境价值收益;推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将由财政补贴支持转向基于绿证的绿色环境价值支持。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任务,结合这一发展目标,易跃春建议:统筹推进主要领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基地建设;出台抽水蓄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开展抽水蓄能发展需求更新论证工作;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和老旧风电技改;推动光热发电核心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生物天然气补贴政策,支持示范工程建设;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推动地热能成为清洁取暖的重要力量;加快规范省级区域新型储能整体规划,提升新型储能实际利用率;探索氢能产业非财政补贴扶持政策。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