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全国生态日专题丨积极探索建立软技术体系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8-15 12:59

闫晓卿 徐沈智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准确理解会议精神,把握工作重心。

新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 特征日益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问题导向的重要性。会议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基于对当前电力行业发展实际的充分考量,充裕性和供需协同近期备受关注。针对未来长时段“缺水”“少风”“少光”或将导致的较大潜在风险,明确了稳定可控电源对新能源发电等的实时“兜底”能力不可或缺。此外,一次能源供给、政策应对手段、应急保障资源和调配能力等也将纳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充裕性考量,电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供应先行和服务先行更显重要。随着部分省市地区负荷峰谷差的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需求侧响应潜力不仅更具经济性,也会成为保障系统高峰用电的必备手段,推动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协同,释放需求侧资源的巨大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新型电力系统与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和气象、地质、海洋等系统及经济学、材料学、运筹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程度显著提升,是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其间涉及的战略规划、市场融合、机制建设、监督管理、综合决策、闭环评估等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幅提升。要推动实现各环节的“专业化—科学化—学科化”转变,探索建立相应的软技术体系,为高质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动力。

探索建立软技术体系 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与外部环境间的复杂关系处理,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迭代升级中,发挥出软技术体系的巨大效能。  

  软技术的本质可认为是在某一时代背景下,以人、组织和社会为实施主体,以其自身及硬技术、客观世界为应用对象和实现载体,面向典型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特定应用场景、重大系统性工程的决策、组织、管理和执行等全过程,适应经济社会的目标和需要,推动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高质量开展的理论和方法。

  从历史视角看,软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随着复杂系统的涌现而愈显关键。全球进入工业化以来,分工协作关系日益繁杂,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软技术逐步以科学化的方式被认识和利用,并被各国所重视。

  从行业视角看,软技术发展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性,重心始终是解决行业主要矛盾。软技术不仅解决了电力行业生产管理、系统规划计划、电价水平确定等诸多实际问题,还有效支撑引领了特高压、三代核电等重大科技创新,对硬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例如硬技术攻关领域和重大方向的统筹布局离不开软技术,如何走好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更离不开软技术的发力。硬技术的竞争力需要通过商品化在市场体现,涉及创新的实施能力或解决方案的执行能力等众多方面。发达国家和优势企业在吸收和应用先进硬技术方面的速度,即技术转移率比发展中国家高,所获利润也更高。宏观环境不完善和软技术方面的差距,往往成为制约行业技术转移、加快吸收先进技术及提升竞争力的瓶颈。

  从重大工程实践看,软技术是推动决策、组织、管理和执行全流程高质量协调运转的关键。软技术在不同工程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有所不同。对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软技术将在凝聚共识、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全环节协同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以过去我国高铁技术产业的快速进步为例,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推动形成寡占型竞争格局,抑制本国企业间过度竞争,聚集资源推动核心目标实现;通过激励相容、竞争选择等机制设计,形成了一套涵盖中央决策层、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校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在协作上加强制度化建设,清晰化跨部门的分工和责任界定等。

  综合研判,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新型电力系统在演化发展中需要软技术在治理能力提升、电力数字技术融合、基础设施集成设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多元产业集群培育等五大领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 软技术体系建设的策略

  首先,要准确把握软技术体系的独特性。一是软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需求驱动特征,应基于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实践,充分征求社会意见。二是软技术科技规划的流程更为复杂,涉及利益相关方更多,研究论证和组织实施环节需要更加重视跨领域、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协同,顶层设计更显重要。三是软技术的国别特征更加明显,现阶段很难形成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与本国的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关联度十分紧密。四是软技术对各类型示范应用和反馈迭代的要求更高,以更好地进行价值多维评估和实施方式调整。

  其次,在实施路径设计上,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要坚持普遍联系的系统观念,将跨领域跨行业所有主体的力量运用起来。锚定软技术体系实施的需求牵引、广泛征集、多方参与、难于评估等重大特征,形成遵循“重大需求征集、软技术规划、重大技术攻关、多场景示范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保障体系”在内的实施路径框架。

  最后,在试点示范推动上,应注重发挥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多元化纵深优势。国家相关部门可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特点、社会节能意识、公众生活习惯等现实情况,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不同发展模式,出台一系列支持软技术体系示范应用的政策包,针对综合式的软技术体系示范应用,以及在不同场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单项软技术示范应用,开展整体规划和统筹推动。同时,对软技术落地效果进行价值评估和反馈迭代,评估技术适应性和成熟度,开展推广应用等。(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于彤彤